回归到年初,市场行情演绎到现在,超出多数投资者的意料。为什么呢?本质因素在于,2022年初时,市场本已形成的3个共识几乎完全破灭。
共识一:虽然美联储今年要加息,但由于顾及还债压力,只会“装模作样”,最多加息1到2次。
打脸事实:为了对付通胀,美联储将加快加息缩表节奏,而且有可能加息6-7次(期权的隐含次数)
共识二:今年PPI将逐渐传导到下游CPI,做多下游终端涨价逻辑。
打脸事实:至少目前为止,能源价格进一步高企,供应链甚至进一步恶化。
共识三:稳增长将托底经济与股市,宽信用+宽货币齐发力。
共识三不算完全打脸,但即便超出预期的经济增速目标5.5定下后,基于目前的高频宏观经济数据,市场仍在怀疑在不进一步放松地产政策的情况下如何达成目标。
导致共识一与共识二破灭的核心因素可以归结为通胀,而通胀高企的原因又可以归结为疫情、政治经济周期。俄乌冲突只是加速了市场新共识的形成。
此外,而加息的市场表现就是杀估值,即便景气度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向好的行业也不例外。当新的共识形成后(“滞涨”),进一步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下行,而对经济政治局势的恐慌,进一步宣泄市场情绪。
那么,这种宣泄何时才能终止呢?
首先,即便是短期影响的外部事件也需要有缓和迹象。虽然与越南的山地地形不同,俄罗斯的机械化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但要在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中部四省的乌克兰迅速扩大战果仍非易事。更要命的是,在西方世界的极限制裁与施压下,内部动员尚且不足的俄罗斯可谓忧患重重。如果不能迅速解决战斗,当军队补给与国内经济达到极限时,谈判才会有实质性进展。好在泽连斯基已经在关键问题上已有所松口,具体走势还需保持持续观察。
其次,自然是通胀至少必须有所缓解。供给端导致的通胀远非加息所能解决。从港口数据来看,美国在圣诞节后拥堵程度有所缓解,但从港口内部到内陆的物流效率仍然低下。此外,虽然美国人也开始调整CPI篮子的标的物和权重,但肉眼可见的上游各种资源品价格飙升,2、3月份的通胀数据基本可以预见。俄乌冲突缓解、伊核谈判只能改变斜率,通胀高企缓解至少要等到下半年。
第三,抛开各种内部外部因素,一个永恒有效的市场拐点就是当好公司足够便宜。站在当前,A股整体估值已消化不少,但仍然难言非常便宜。
以创业板指为例(见下图),PE(TTM)为51倍,处于近十年历史分位数43%,刚刚滑落至中位数以下。
数据来源:Wind
不过有些高景气赛道股的调整已经相对充分,开始接近击球区。以军工指数为例,当前PE(TTM)为55倍,已然迫近均值机会值,但离均值一倍标准差下方仍有一定距离。
数据来源:Wind
熊市不要忘了牛市还会再来,下雨前没有提前躲好,那就只能熬。前提是资金属性匹配,且公司质地优秀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