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研究院
【宏观】为什么这次美联储会议对市场的影响这么大?
来源: 理想资本-徐思远 发布时间:  2022-01-30

2022年新年伊始,全球市场暴跌。在货币政策整体环境仍处宽松加码的背景下,大A股不仅没有独善其身,表现宛如中国男足般稳定,在下跌的浪潮中不甘示弱,居然名列前茅 。(见下表)


                   全球主要指数年初至今表现(截止至1月28日)


年初至今
纳斯达克指数-11.98%
日经225-7.20%
澳洲标普200-6.13%
韩国综合指数-10.56%
富时新加坡海峡指数3.93%
台湾加权-2.99%
印度SENSEX30-1.81%
英国富时1001.10%
法国CAC40-2.62%
德国DAX-3.56%
上证指数-7.65%
深圳成指-10.29%
创业板指-12.45%
恒生指数
0.65%

数据来源:wind


如果我们仅仅是事后寻找下跌的原因,并不难,不外乎以下几点:1、国内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与国外所处周期不一致,内滞外胀;2、很多公司的股价本身估值贵了,有回调需求;3、美联储要加息缩表了;4、国际形势紧张,如乌克兰局势危机就引发了欧洲、俄罗斯股市大跌;5、新冠疫情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6、中美对抗仍未结束,而且要逐渐加码。7、节前风险偏好下降。


但如果我们非要找到一个原因来解释为什么A股跌的比其他市场更多,难度就大大提升了。要说估值贵了,无论从PE历史分位数还是PB-ROE框架的角度来看,A股至少比美股便宜;要说新冠疫情还有不确定性,那我们对疫情的整体把控肯定好于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要说流动性不如前几年,至少我们国家货币政策还没有收紧。要说国际形势紧张,借用网上的段子,“一看全球市场表现,还以为乌克兰要打中国”。要说是美联储加息了,但要知道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始的初期2014年,那时我们A股还来了一波超级大牛市呢。blabla... 


逐一分析单个原因似乎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完美解释的答案。要知道,并非所有市场波动都可以用一个单一模型来解释,从长期来看,市场是会按照某一理性且严谨的逻辑进行演绎。但从短期来看,市场往往不是演绎的不是严密的逻辑,而是基于快思考的情绪。而且这种情绪的起因、走势甚至事后归因都是不可知且不可名状的(所谓的unknown unknown)。


然而这次市场大跌并不是完全不可名状的,以上诸多导致市场下跌的原因中,有一个是对市场情绪冲击最大,且不完全限于情绪冲击的:美联储再次开启加息收紧周期,且节奏力度当期远超市场预期。为什么这次美联储会议对市场的影响如此之大呢?这必须从上次美联储加息周期给市场留下的恐怖记忆说起。


管理货币如同治理洪水。我们先简要说说“央行“的目标和“治水”的手段。”虽然各国央行的制度与目标各不相同,但通常都认为,央行最主要的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经济增长(或保就业)和控制通胀。当然,两个目标哪个更重要取决于不同学派、不同政府和不同阶段(甚至可以完全去掉其中一个)。央行放水的手段虽然听上去很多很复杂,但无外乎两种:控制放水的量和流向(印钞票,且确保印的钞票能流向实体经济)、调节水的价格(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


上一轮美联储的放水收水周期缘起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房贷为底层资产创造出来的各种花式金融衍生品,吹大了房价泡沫,降低了底层资产的质量,加速推动了债务周期。当房价不再上涨时,泡沫破裂,所有资产价格暴跌,失业率大幅上升,人民的财富大幅缩水。典型的需求冲击危机。怎么办?好办。老百姓购买力不足,央行就印钞票让大家有钱花呗。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是诺奖得主正牌经济学家出身,毫不犹豫地开启了量化宽松,放了一轮水发现不够,于是就接着放,一共放了4轮,从2008年一直放到了2014年。我们国家也前所未有的4万亿计划。放水过多犹如洪水泛滥,最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水涨船高,开启买买买模式,推升了全球所有类别资产的价格,包括股市、大宗商品与房价。这其中的好处就是,美国通过放水把通胀转嫁给了全球,尤其是作为中间加工国的中国为大宗商品涨价买了不少单。


更狠的是在后面。等到了2013年,美国自身经济恢复差不多了,开启缩紧周期三部曲:减少并停止放水、提高水的价格(加息)、收水。这个过程大约也是4年。资本都是逐利的,当美国的无风险利率提高时,全球投资者都开始要重新评估全球资产价格是否合理了(简单地理解,就是谁家银行存款利息给的高就把钱存谁那)。于是,之前将全球股市、商品价格推高的资金,纷纷完成高位套现,洪水纷纷流回美国寻求无风险收益。这个资金回流过程,反而推升了美股继续上涨,抵消了加息对美股估值的影响。留下的是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乃至经济的一地鸡毛,某个角度来讲美国反而成为了金融危机的最终受益者。


上一轮的恐怖记忆有多深刻,这一轮的情绪反馈就有多严重。要知道上一轮的放水与收水都整整用了4年时间。而这一轮新冠的放水量只用了2年时间就超越了上一轮水平,而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的信息来看,这轮收水的时间可能只要不到2年。最极端的情形,是今年从3月开始每次议息会议都加息,可以加6次以上,且提前进入缩表收水阶段。收的更猛,跌就更狠,市场也更恐慌。


写到这,都是人们根据上一轮加息周期对市场影响的线性外推,这似乎很让人绝望。但市场从来都是不是线性外推的,因此最后写一写这次的不同,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我自己的观点从来都是不认同当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缩表节奏的演绎的,无论4次加息还是6次加息是需要相应的经济背景支持的。就如去年美联储误判了通胀是临时的,今年美联储则是高估了就业和经济恢复的形势。当然在之前的文章《宏观的一些反思》中已说了,从宏观视角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是加息周期开始,而不要纠结于究竟加息几次。


但从预测到应对的角度来说,要预测到美联储超预期鹰派导致A股大幅下跌,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乃至专业投资者来说都是有很高的难度的。一般投资者可能都不知道美联储什么时候开会,什么时候公布纪要,勿论还要判断出加息对A股的影响了。毕竟对于美股来说都不是每次加息都对应着股市下跌,更别说A股还总体处于宽松环境了。


因此,如果你开年没有提前减仓也无需过度懊悔,这毕竟是一个高难度且多少带有运气成分的预判(当然有厉害的人看的出来)。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这甚至不是一个应该关注的事情,只需要看自己持仓的个股是否估值过高即可,其他的都仅是数值上的浮盈与浮亏。


如果一定要从短期来看,市场当前是奔着6次加息的节奏和提前缩表的逻辑进行情绪演绎的。节后随着风险偏好的恢复、两会的召开、疫情的流感化、各大公私募回购资金的进场,反弹毫无疑问是可期的。问题是反弹的力度与时间,这需要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可以提前准备的只能是不同情形下的应对策略。春节期间的疫情消费、出行数据至关重要。交易上,节后第一天交易日的表现尤为重要,这是体现市场对长假风险理解的最好反馈,也是后市市场走势的预兆(就像今年1月4日市场的风格转换一样)。今年稳增长背景下,止盈与止损策略大概率就是最优选择,不能太乐观,也无须太悲观。牛市的时候不要忘了熊市终归还要来,熊市的时候也别忘了牛市早晚还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