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研究院
【市场】今年的市场风格将从高景气(peg)回归现金流折现(DCF)
来源: 理想资本—徐思远 发布时间:  2022-02-10

如何对股票资产进行估值,始终是投资者面临的终极难题。


从长远来看,股票价格是围绕着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波动的。但从短期来看,股票价格又是每个投资者报价撮合的产物,在市场不理性投资者占上风时,股价是可以大幅偏离其内在价值的。


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重大难点:那就是内在价值其实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简单且粗暴地用利润来作为企业内在价值的代理变量。于是,市盈率PE就诞生了。市盈率将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即每股净利润)做比较,以此来衡量股价是否合理。例如,A企业股价100元,每股收益10元,市盈率为10倍,B企业股价100元,每股收益20元,市盈率5倍。在相同股价下,B企业每股对应的净利润更高,显然在同样赚1元的情形下B公司更便宜。


然而,市盈率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线性外推。过去的盈利并不代表未来的盈利。尤其对于高成长的科技类公司来说,在初期盈利是很低的,如果看PE根本不能投。于是乎,大家在PE的基础上又发明了PEG。就是将市盈率PE再除以当年的增速,如果低于1就仍然是便宜可投的。例如,某科技公司的市盈率有100倍,但其当年净利润增速有200%,两者相除后PEG仅0.5,低于1。净利润增速可以消化估值,可以投。PEG尤其适合于对高景气行业进行估值。


但是,PEG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线性外推。只不过线性外推从净利润变为了净利润增速而已。过去的增速并不代表未来的增速,当前的高景气行业未来未必还是高景气行业。因此,最合理的估值方法,仍然是巴老爷子所说的现金流折现,即DCF模型。


简单地来说,现金流折现是将企业在其存续期间每一年所拥有的自由现金流,都折现到当前,以此作为企业的内在价值。与PE和PEG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在分子端,考虑了所有年份的自由现金流(不是净利润);二是在分母端折现时考虑了公司增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溢价。这个溢价可以通过其商业模式、行业环境,乃至投资者情绪偏好上表现。


回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在去年,经济增速整体压力不大时市场偏好高景气行业,如芯片、新能源车、军工、光伏等行业。而几乎完全不考虑商业模式、经营稳定性等因素(如以往的白酒行业),只考虑当年或近几年的增速,但当今年稳增长成为主题,经济下行面临压力时。市场对确定性的偏好将大幅提升,DCF的估值模式将再次占据主导。


当然,肯定有投资者要说,诸如光伏、军工等行业的逻辑和景气是个长期的变化,而并不仅仅是几年的变化。这里引用一个现象,“市场往往高估了一个行业一年的增长,而低估了其五年的增长。“ 市场在过去的1年中,对高景气行业给予了未来2-3年的估值,这在行业发展一切顺利时不会有任何问题,甚至屡创新高。但一旦行业增速稍微不及预期(如军工),或行业环境出现不确定性时(如CXO),高估值就会破灭。这种破灭在经济下行,增量资金有限时体现地更加明显,资金止盈并寻找战场。


同样,与“高估了一个行业一年的增长“相伴的是“低估了一个行业5年的增长”。只要高景气行业调整充分(30%以上),且基本面开始有所好转,又会被市场记起。只不过当前还没有到时候。